心动过缓(bradycardia),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心动过缓也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运动员;也可在多种疾病中作为病理性反应发生。

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还有些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的症状就诊,检查时可发现心脏间断出现长时间的停搏。

心动过缓的概述 ·每分钟心脏搏动次数低于预期的心律失常
·可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引起
·正常人也可发生,如运动员
·有明显症状者需接受起搏器治疗

心动过缓的症状 心动过缓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无症状,也可出现明显晕厥发作。
典型症状
心动过缓可能直接导致晕厥或晕厥前临床表现的发展,还可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短暂性头晕或头痛、心力衰竭的症状或混乱状态。这被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此外,部分患者可表现出胸痛、乏力、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表现。

心动过缓的原因 1.窦房结功能障碍 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发生于70~80岁人群。
由于年龄增长或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使窦房结和周围心房组织发生进行性或退行性纤维化,可导致心房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异常,并产生与之相关的心动过缓或暂停综合征。
常见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或梗死、浸润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手术创伤、内分泌异常、自主神经效应、神经肌肉疾病等。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是否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是否有症状。
2.房室传导阻滞 由传导系统解剖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心房到心室的冲动传导延迟或中断,可导致心动过缓。
3.其他疾病 部分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或行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可对心脏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导致心动过缓。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此外,颅内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一些炎症性疾病亦可造成心动过缓。
4.药物 一些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或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也可导致心动过缓。
5.诱发因素 年龄
年龄增长与心动过缓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
吸烟、酗酒或精神压力大者更易出现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的疾病类型 窦性心动过缓 指心率低于60次/分的窦性心律。但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心动过缓的心率临界值可能和年龄具有一定关系。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导致心率减慢的常见原因之一,指心脏电激动传导过程中,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对于心动过缓患者,若怀疑存在潜在的根本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医生会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
2.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对已知或疑似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初始评估的重要手段。在症状发作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对于通过体检或监护发现有心动过缓的患者,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确认心率和心律、传导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同时记录其他提示结构性心脏病或系统性异常的情况。
动态心电图检查(Hotler) 由于心动过缓常呈阵发性发作,当没有心动过缓发生时,静息心电图是检测不到的,这时就需要24小时或48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已明确或怀疑心动过缓的患者,24小时或48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可帮助判断出现症状是否与心动过缓有关,并根据症状的频率和性质确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心动过缓可存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中,并且心动过缓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受到潜在结构性心脏病的影响,因此临床上通常会对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以识别各种心动过缓的结构性心脏异常或传导障碍,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异常、肿瘤感染浸润过程、免疫系统疾病和心脏大血管问题。
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 若根据心动过缓及其伴随临床症状高度怀疑结构性心脏病,但超声心动图未确诊,则有必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来精确检查。
4.特殊检查 植入式心脏监护仪 对于疑似由心动过缓引起罕见症状的患者,如以上方法不能确诊,则建议使用植入式心脏监护仪(ICM)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睡眠监测 对于睡眠期间存在心动过缓或传导障碍的患者,建议筛查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需与导致心率减慢的其他缓慢性心律失常,即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和室性逸搏心律相鉴别。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医生会根据体表心电图上P波、QRS波群进行鉴别。

心动过缓的治疗 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电传导问题的类型、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导致心动过缓的具体病因。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可能无需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可用药物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适用于以下情况:
·具有严重、明显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
·明确临床症状由窦房结功能障碍导致的患者;
·癫痫患者出现发作性的心动过缓, 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
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但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 医生会推荐双腔或单腔起搏器。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优先选择心房起搏,其次是心室起搏。
3.其他治疗 若心动过缓或传导障碍与睡眠相关,或患者记录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医生会进行专门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和减重)。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对于因其他药物引发的心动过缓,医生可能会通过帮助患者调整用药来治疗。
以上文中提到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不作为治疗依据,仅提供知识认知,请读者有上述症状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关注博声医疗
心血管病服务中心。
内容来源于网络 https://www.bioxtime.com/shownews.asp?newsid=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