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tachycardia),指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据
博声医疗了解到,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发生心动过速时,心律可能规则或不规则。

心动过速的概述 ·可见于多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常见症状为心悸、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目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

心动过速的疾病类型 常见的心动过速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快速性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等。

心动过速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已有研究证明某些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者发生的“特发性心律失常”与遗传因素有关。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已明确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部分心房颤动和预激综合征患者也有基因突变位点。
2.后天获得性因素 ①生理性因素 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
②器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
③全身性因素 循环系统之外的各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急性脑血管病、重症胰腺炎、严重胆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各种原因引起血电解质异常,尤其是高、低钾血症,或酸、碱中毒。
理化因素和中毒:物理因素如电(雷)击伤,化学毒物(如有机溶剂)、农药或动植物毒素中毒。
3.其他因素 医源性因素
多与诊疗性操作和药物治疗有关。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施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于心血管受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杀虫剂(如锑剂)、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均可致心动过速。
4.诱发因素 ·年龄较大、存在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家族史者患病风险较高;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诱发心动过速;
·吸烟、大量饮酒、大量摄入咖啡因、吸毒等可诱发心动过速;
·过大的心理压力或焦虑亦可诱发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典型症状 心动过速的症状多由两方面原因引起。
·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导致的心悸、自觉停跳感,伴发胸闷、气促、气短等不适。
·心率过快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血压下降、活动耐量下降,伴发头晕、黑矇、晕厥等。
另外,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并存器质性心脏病者,部分心动过速可诱发心绞痛,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心动过速怎么办? 积极纠正心动过速诱因、治疗原发病是关键。
心动过速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且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就医后进行系统诊治。
急性期治疗 该疾病发展过程中急性期不明显,如果有突发生命体征危急情况,须尽快到急诊就诊。
一般治疗 应注意纠正诱因并治疗原发病。应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避免过度烟酒、浓茶或咖啡等。如因器质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心动过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 治疗心动过速的药物种类多样且作用复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心脏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管消融治疗及外科手术(如外科消融术、外科迷宫术等),因每种治疗方式均有相应适应证及禁忌证,建议就医后详细咨询医生。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前沿治疗 目前暂无确切的应用于临床的前沿治疗方法及药物。
以上文中提到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不作为治疗依据,仅提供知识认知,请读者有上述症状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关注博声医疗
心血管病服务中心。
内容来源于网络 https://www.bioxtime.com/shownews.asp?newsid=203